欧洲 > 北歐 > 拉脱维亚 > 拉脱维亚经济预览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经济预览

2013/10/29

简介

    拉脱维亚面积6.4589万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概况

  拉脱维亚,全称为拉脱维亚共和国,面积为6.458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万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07公里),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1. 4万个野生物种。

有1. 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条。首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晚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全国分为分为26个区和7个区级市,下设70个市、490个村。首要大城市有:里加、道加瓦皮尔斯、利耶帕亚、耶尔加瓦、尤尔马拉、文茨皮尔斯、列泽克涅。

  公元前9000年,在拉脱维亚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类活动,属欧罗巴人种。公元5世纪出现阶级社会。10—13世纪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1583年至1710年,先后被瑞典 、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世纪初形成了拉脱维亚民族。1710年至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年至1918年,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公布独立。1922年2月16日宣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了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被并入苏联。1941年夏,希特勒进攻苏联并占领拉脱维亚。1944年至1945年5月,苏联红军解放拉脱维亚全境,拉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2月15日,拉脱维亚通过恢复国家独立的宣言,2月27日恢复它以前的国旗、国徽和国歌。5月4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并改国名为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公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其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

  拉脱维亚族占58.5%,俄罗斯族占29%,白俄罗斯族占3.9%,乌克兰族占2.6%,波兰族占2.5%,立陶宛族占1.4%。此外还有犹太、吉普赛、爱沙尼亚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首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和东正教。

经济概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1美元。
拉脱维亚2012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1.4%。全年GDP达283.8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6%;人均GDP为13950美元。 2012年拉私人消费增长8.6%,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私人消费中,交通增长19.7%、房屋维修增长9%、食品增长6%。相反,政府最终消费降低3.8%。2012年拉经济增长首要贡献行业:商业(占GDP的16.1%)增长7%、制造业(占GDP的14.5%)增长9.3%、交通和通讯业(占GDP的12.1%)增长4%、建设业(占GDP的5%)增长14.6%。

有泥炭还有白云石、石英砂、石膏等建设材料。森林覆盖率约为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脱维亚的经济遭到严峻破坏。但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因而战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1980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4倍,农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0%。198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33.25亿卢布,国民收入为72.88亿卢布。198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上年又分别增长2.1%和4.1%,为 136.04亿卢布和76亿卢布。1990年拉脱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的1.2%,居全苏第 11位,是全苏经济发展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拉脱维亚独立后,摒弃了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模式,改而实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基本经济政策。其经济改革的首要构想和内容是:在所有制方面,彻底改革经济结构,实现国营财产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变以国家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上,打破国家的垄断,大力鼓励和发展市场经营活动。归结起来,拉脱维亚经济改革首要是彻底改变前苏联那套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为此,独立以来,该国已颁布了关于改革财产权、实现私有化、放开价格等许多有关的法律和法令,并采取了一连贯旨在实现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实际举措。例如,独立以来它已基本放开了物价,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拉脱维亚自从独立以来经济形势严峻。特别是1992年“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准严峻降低。1992年8月该国职工平均工资2000拉脱维亚卢布(约合2300俄罗斯卢布)。

工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在原苏联时期,工业以耗金属少的机器制造业著称。首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并给原苏联其他共和国进行来料加工,成品返销。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拉独立后,开始推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发行本国货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和独立预算。由于同原苏联各国的传统贸易关系被破坏,能源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碰到严峻困难,曾经导致生产大幅度降低。直到1994年经济才有所回升。

从1991年起,拉脱维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清楚变化,服务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31%上升到1994年的51%。由于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失误,1995年夏发生金融危机,全国最大商业银行-波罗的海银行公布倒闭,使已出现的经济回升势头受到一定影响。1995年12月新政府组成后,主张积极发展生产,并力主恢复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1996年国民经济略有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

年度经济解析与展望

     拉脱维亚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遇了严峻考验,然而在政府的积极应对还有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大力支援下,拉脱维亚经济已逐步复苏。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拉GDP缩减17.8%,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拉脱维亚政府于2009年2月改组内阁,并且着手制定以税收改革为首要内容的经济稳定计划和以降低预算开支为首要意图机构改革计划。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北欧国家也伸出援手,向拉脱维亚提供共计75亿欧元的援助,以解燃眉之急。拉脱维亚总理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假若议会通过并维持《拉脱维亚2010年国家财政预算法》,拉脱维亚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间的贷款计划将会继续。另一方面,拉脱维亚政府还提出增税计划,包含将所得税税率从23%改良至26%,旨在保证其能够完成在2010年将预算赤字削弱至5亿拉特(10.5亿美元)的承诺。欧盟方面也表示,拉脱维亚2010年的预算案将改良其财政状况,有助于国际信心的恢复。另据拉脱维亚经济部长估计, 2010年拉脱维亚GDP涨幅将为-4%,2011年将回升至2%,2012年则将达到3.8%。在经济逐步恢复的同时,拉脱维亚还计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加入欧元区。

投资机会

   拉脱维亚十分重视吸引外资,拉政府和各地区政府与当地商业组织紧密合作,为在拉建立企业的外资公司积极改良投资环境和管理环境。此外,优惠的税收政策、经济特区政策,还有进口增值税和关税政策等,都吸引着外国资本的进入。
加入欧盟以来,来拉投资的外资公司都有机会申请欧盟结构基金,这一扶助项目为商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如培训、改革创新、产品研发、 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知识产权的转让等。估计项目将持续到 2013 年。
纺织业是拉脱维亚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之一,出口占其生产总量的84%。拉纺织产品的首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国家,如瑞典丹麦德国等。服装出口以棉毛服装、编织服装和亚麻服装为主导。纺织公司也生产半成品,如布匹、人造纤维和线等。此外,布料研发、时装设计和产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化工医药是拉脱维亚首要的外向型产业之一,首要从事医药产品、化工原料和涂料,还有工业和家用化工产品的制造与出口,出口占其生产总量的61%。拉在化工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较强,在生物科学、木材化工及航空航天、汽车和建设业新材料的开发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材料科学领域,拉脱维亚拥有三所著名的研究机构:固态物理及聚合物机械学研究院、拉脱维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院和里加技术大学。
拉脱维亚的医药生产首要面向国内市场和独联体国家,产品以一般药品为主,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能力有限。然而这些企业与欧盟国家、独联体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甚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保持着良好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波罗的海高速路贯穿拉脱维亚全国,提供了一个南北方向的运输走廊,同时通向莫斯科的大型运输车辆专用道路贯通东西,连接欧洲发展最快的、拥有44条直达航线的里加国际机场。便利的交通体系使得拉脱维亚的物流业发展迅速。

双边合作

     中拉于1991年建交,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保持了正常和稳定的发展势头。近年,中拉高层互访增多,两国企业界的交往渐渐紧密。
中拉两国贸易额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增长,经贸合作成果明显。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拉贸易额达到8.65亿美元,是两国建交之初的近200倍。中国拉脱维亚出口的商品首要是纺织品、机械设备、各种制成品、鞋帽伞等轻工产品。拉脱维亚进口商对中国商品兴趣浓厚,进口渠道逐步由第三国转口改为直接进口,商品档次也渐渐改良。拉脱维亚中国的首要投资项目是酒店及餐饮、农作物栽培、商品蔬菜种植和园艺等。中拉贸易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潜力。


2009年,中国商务部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通过对口洽谈,与拉脱维亚企业在有色金属、食品、工艺品、印刷、高新技术等领域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中方加深了对拉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了解,形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两国文化教育合作发展良好。2002年,双方签署了两国2003-2005年文化交流计划。2009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与拉脱维亚大学派遣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协议的签字仪式在拉脱维亚大学召开,这标志着中拉教育合作又迈出了务实的一步。
 

相关文章
  • 世界银行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2015/01/16 世界银行(WB)降低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警告说全球经济依旧过度依赖美国复苏这“唯一一台引擎”。 该行表示,估计油价的降低会对全球经济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不过,该行警告说,几大不利因素会抵消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包含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不足,还有各大央行无法通过将利率降至创纪录低点提升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