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东南亚 > 文莱 > 文莱教育概况

文莱: 文莱教育概况

2015/02/18

 

文莱目前有教师10186人,国内有123所小学、30所中学、8所技术学院、2所高等教育学府(大专)、1所大学,另外还有77所海外私立学校。

文莱的学制是7-3-2-2制,即小学7年,初中3年,高中2年和大学预科2年。国家为其公民和永久性居民提供12年的免费教育;经批准到国外留学的学生也可享受免费的高等教育。

文莱,中学后的教育和培训主要由文莱大学、文莱理工学院、拉希达护理学校、古兰经学校和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与培训中心负责。教育司负责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各种计划、在文莱,初等教育分为三级:学前,初小和高小,学习年限共7年,学前教育(一年)于1979年归入小学教育,并成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5岁入学。小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好读、写、算的基本功,为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学前班的课程有马来语、英语、算术,品德、伊斯兰教基础、体育、音乐及个人和社会发展等。初小的课程有马来语、英语、数学、伊斯兰教知识、体育、手工美术和公民课。高小则在此基础上增设科学、历史和地理[3]。在完成了7年的小学教育之后,学生要通过小学证书考试,才能升上初中。

初中的学习年限是3年。学生在第三年结束时要通过PMB(“初中考评”)考试。通过了PMB考试的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升入高中进行文莱-剑桥“O”级考试或进行“N”级考试;二是就业或进入教授工艺和技术课程的职业技术学校。

初中的必修课有马来语、英语、数学、综合科学、伊斯兰教知识、历史和地理7门。选修课有电脑、农业科学、家政、商学、第三语言、木工、铁工、手工美术和音乐9门。其中选修课也要进行考试。“马来伊斯兰君主制”思想课是必修的,但不考试。除了伊斯兰教知识、“马来伊斯兰君主制”课和手工美术课外,其余的都用英语授课,音乐课可用英语或马来语教授。

根据PMB的考试成绩,学生被分流至高中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类的班级。此分流的目的是给学生继续提供全日制教育,教育的年限是2~3年。

高中教育在科学、艺术和工艺领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高中二年级,成绩优秀者可参加文莱-剑桥“O”级考试。水平稍差的同学可参加文莱-剑桥“N”级考试。在“N”级考试中成绩良好者也可在一年后参加“O”级考试。通过“O“级考试的学生可学习2年大学预科课程后参加剑桥“A”级证书考试。其它学生可选择就业或在苏丹哈桑纳尔教育学院、文莱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或护理学院学习,还可以出国留学。

高中的所有学生都要学马来语、英语和数学。攻读文科和技术的学生可从农业科学、综合科学和人文生态学中选读第四门必修课;从科学或综合科学、人文生态学、农学、地理、历史、经济学、艺术、音乐、电脑、伊斯兰教知识、英国文学、第三语言等18门课中选修3~4门选修课。攻读理科的学生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几何、经济学和会计原理等7门课中选读至少两门必修课,此外,他们也可从历史、英国文学、马来文学、伊斯兰教知识、手工美术和其它语言中选修一门。选修的科目有:工程学、物理、农学、食品和营养、木工、铁工、工艺、设计、电子学、几何等,必修选修至少2门;此外,还必须从地理、商学、会计原理、伊斯兰教知识、马来文学及工艺等科目中选学1门。

职业教育

文莱还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的时间长达1-3年或3年半。作为综合教育的一部分,技术教育的培训包括到工业部门的6个月实习,商业教育的实习时间为3-6个月,毕业时学生可获得文莱职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认证的各种水平的证书。

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范围很广:有建筑、文秘、设计、机械、木工、电工、装修、缝纫、汽车修理、电器修理等等,同时还开设有农业、林业及渔业课程,学习1至1年半的时间,目的是为各行业培养技术熟练的人才。学习合格可获得“国家3级行业证书”。此证书的获得者在工业及商业部门工作获得一定经验后可考取二级证书。机械培训中心的学制为1年或1年半,主要招收政府部门的在职人员,培养操作、维修重型建筑机械的人员。

技术学院和培训中心。苏丹·塞福尔·瑞贾技术学院和杰佛里·博尔基亚工程学院为从中学升上来的学生和需要提高及再培训的成人提供职业和技术教育,并颁发文凭。两院开设的专业涉及飞机机械、机械自动化、商贸和财务、电脑、建筑、资产管理、旅游及服务等约20个领域,颁发不同水平的教育证书。全日制文凭课程招收剑桥“O”级水平的学生,而工艺级课程则可招收初中毕业生。

创业教育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由于中小企业可以为各种人群提供各种各样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许多研究者发现,创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产生其他高等教育所不能带来的效益。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莱政府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倡导创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多种工业经济,并将中小企业列为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在第六个(1991~1995)和第七个(1996~2000)国家发展计划中,文莱政府再次强调了创业教育和培训对于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积极鼓励一些组织机构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文莱创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以及私人组织进行的。这些组织和机构主要有: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工业和初级产品资源部、文化、青年和体育部。
文莱在发展创业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注意学习环境、实施环境和创业文化三要素的结合;在设立创业教育和培训计划过程中注意理论确证和选择有潜力的企业家并激发他们的动机、选择经验丰富的、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和良好的培训材料、培训后的支持和跟踪服务三阶段的整合;政府部门、私人企业、工商部门、教育机构等通力合作,为培养年轻一代创业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华文教育

文莱华人聚居在城市的现象特别明显,他们主要聚居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马来奕市(Kuala Belait)、诗利亚市(Seria)与都东市(Tutong)。文莱华人社区由福建人(主要是金门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潮洲人与兴化人等组成,这些方言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福建金门人聚集在首都;客家人、广府人与海南人则分布在马来奕县。

目前,文莱有华文中学3所,华文小学13所。

文莱早期的华校,以华文为第一语文,采用香港出版的教科书,英文很弱,马来文更弱。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华中学现在是三语并重,五育兼修。除了教学华语、英语和马来语外,五育兼修则是让学生德育、智育、群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均衡发展,塑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学识和崇高道德修养的人才。为了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中华中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华文歌唱比赛、书法比赛、华文作文比赛、中国舞蹈比赛,以及猜谜语、对对联等。另外,还借助多媒体设备介绍中华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昔日的单语教学演变成今日的“三语五育”,中华中学的努力和成就已受到华社的认同和文莱政府的充分肯定。

文莱最大的华语学校-文莱中华中学,是早期移居文莱的华人先辈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让子女学习母语而于1922年创办的。是文莱华社中历史最悠久,学生人数最多的华文学校。经过86的办学历程,从22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3500名学生, 全校101个班,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先修班。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设有科学室、音乐室、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语言室、网络中心、空调体育馆和室外体育场等。。文莱中华中学除教授华语外,学校还教授马来文和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