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东亚 > 中国 > “习特会”后的中美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中国: “习特会”后的中美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2017/04/2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马拉阿哥庄园的会晤为以后几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外界重视的经贸合作问题上,双方表示将扩大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相互开放市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更加平衡发展。

  几天之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访问俄罗斯,不仅参加了两国在投资和能源领域的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还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张高丽表示双方要加快能源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投资合作,而普京表示两国在东线天然气项目和亚马尔LNG等大项目上的合作进展顺利。

  在地缘政治层面,多年以来“中俄美三角关系”都是解析和争论的焦点。而此次习特会后,中美能源合作已经被摆上台面,以后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但这并不会对中俄能源合作造成负面影响,从长期看反而有利。

  回顾历史,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石油进口量也持续高速增长。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在控制海外石油资源和运输通道的问题上,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和供应安全的“假想对手”。同时,中美两国在高技术转让和气候问题上的矛盾,还有美国国内能源投资领域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得两国企业难以开展全面的能源合作。

  但是,2008年以来美国“页岩气”革命激起的全球能源市场变化,还有随之可能实现的美国能源独立,成为中美两国扩大能源合作的前提。需要强调的是,“页岩气”革命并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改变了整个国际油气市场的格局。一方面,美国本土油气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不仅使美国大幅降低了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使美国成为国际市场上仅次于沙特的“机动生产者”,严峻影响了全球油气价格。另一方面,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油气供应国,包含中东加拿大乃至俄罗斯,都不得不调整市场方向,而油气需求旺盛的中国成为可靠的“接盘侠”。

  如果仅仅这般,也只是降低了中美能源对抗的力度,但特朗普在竞选时和上台后实行的“美国优先”的能源政策,则可能大大推动中美的能源合作。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核心不外乎两点:强化和发展化石能源的传统优势,放缓支持前景不明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前者,特朗普计划改良美国本土的油气产量,放宽油气开发和消费的相关限制性政策和法规,加强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恢复奥巴马禁止建设的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管道,放宽天然气港口、管道建设监制等),放松对美国油气公司海外交易的监制,还有重振煤炭行业发展和刺激煤炭需求等。对于后者,特朗普一改奥巴马政府的《清洁电力计划》,反对给予清洁能源高额的政府补贴,使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更加不明,发展速度放缓。

  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执行,虽然在煤炭清洁利用和美国参与全球气候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未知性,但在其他几个方面前景可期,这正是中美能源合作的契机。

  首先是美国页岩油气的产量将会增加,美国对进口油气的依赖程度将继续减少,以后美国将成为石油天然气的净出口国。这为中美的油气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前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美国能源净进口量自2005年的最高值降低了三分之二,能源对外依存度只有11%。该机构评估,2025年美国将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石油方面,美国的进口石油依存度已经从2005年的66%(相当于中国现时的原油进口依存度)降至2015年的24%,首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已经不是中东,而是邻近的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废除了美国出口原油的禁令,如果特朗普的本土石油开采政策奏效的话,不排除美国以后会成为石油出口国。

  实际上,俄罗斯能源部已经承认,过去几个月美国页岩油的增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产油国的减产,现时石油价格上涨乏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天然气方面, EIA评估,以后美国LNG净出口量将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近700亿立方米,是2016年的19倍;2030年达到1400亿立方米。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进口美国LNG,2016年8月,广东大鹏接收了美国首次出口到亚太的LNG。中国进口美国油气将造成双赢的局面,中国可以借此分散油气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的依赖程度,同时可以使美国降低对华贸易逆差,在农产品和大飞机之外找到一个新的对华大宗出口商品。

  其次,美国对油气行业投资政策的松绑将会促进中国美国能源行业的投资增加。尽管在特朗普“增加美国就业”的口号下,还难以想象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国工程建设队伍会大规模进军美国,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能力、建设效率和配套能力是美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理想合作伙伴。如果美国能够向中方开放一部分市场,或者中方“化整为零”的参与部分项目,都将使双方受益。一方面,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可以参与美国境内基础设施项意图融资,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邀请美国参与“一带一路”构想的建议可以在这方面得到落实。同时,美国对其国内油气行业的松绑也将使中国企业更多地向美?投资。实际上,美国的油气行业具有法律完善、技术领先、人员和服务可靠、竞争充分等特点,此前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对美国油气行业进行投资,但普遍的经验是监管严格而利润较低。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松绑有效,加上两国政府能够在市场信息和投资便利等方面多做工作,双方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提升。

  第三,在中国提出能源“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的背景下,美国对新能源行业补贴的减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美两国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合作。尽管有美国专家认为,从新能源领域退出将把这一领域的主导权“让给中国”。但是,美国现时仍拥有全球最领先的技术,中国需要通过和美国的技术合作来保持发展。

  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尽管中国美国有望加强能源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关系的弱化,总体上说影响有限,从长远看还可能有促进作用。

  首先,中俄能源合作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任何外部力量也难以改变这种现状和趋势。中俄的油气合作首要是通过陆上管道进行,直接相连,不经过第三国,具有稳定、长期和安全等特点。石油方面,中俄现时的原油贸易分别占各自进出口的15%左右,比例适当,管道运营稳定。天然气方面,中俄东线管道正在按计划建设,西线管道也仍在持续谈判。油气领域的大型项目上,中俄双方各取所需,不存在大幅转向的可能。

  其次,中俄能源合作和中美能源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参与者不完全一致,具有互补性而不是替代性。俄罗斯的油气市场较为封闭,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甚至垄断地位,因而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往往是两国国有企业直接对话,暨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互信合作关系。而美国市场更为开放和分散,对美投资更多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合作方式也更为多样和灵便。

  第三,中国加强与美国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将能够进一步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提升合作水准。一方面,通过油气贸易的方式进行合作,能够促进商品的全球性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和形成市场价格。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由于北美、亚太和欧洲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三地价格的差异和清楚的“亚洲溢价”,而中国同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美国LNG,将使三地的天然气价格形成互动,从而消除价格差异。另一方面,与美国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将使不同的市场机制和合作方式进行综合,从而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准。

  当然,毋庸讳言,美国油气产量的增长和出口,将使俄罗斯美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但这种竞争是市场化的,是良性的。而中国作为重要的油气进口国,所起到的正是平衡市场、降低危及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钢铁产能配置

    2017/04/25 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倾销”便是美方对中国常见的指责之一,钢材则是其中的重要项目。就在今年2月,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从中国进口的不锈钢板和钢带获得补贴,以低于合理水平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倾销。   与此同时,美国也对其他一些经济体发起钢材“倾销”调查,其他经济体也在对中国发起相应的调查,全球钢铁产业风起云涌。   中国钢铁产能是否过剩?钢铁产能如何配置?行业如何升级?这些问题都需要置于全球视角下审视。】
  • 中国将帮助非洲脱贫致富

    2017/01/04 中国对非洲的政策如能得到落实,将帮助非洲脱贫。非洲的问题在于工业化基础薄弱导致的经济原始化,而中国则明确表示,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并助力非洲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机械化水准的改良将有助于解决粮食问题,并通过粮食出口创汇。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发布了对非政策,表明了中方帮助非洲的意愿。而政策的落实需要非洲国家的配合。非洲国家应先提出可行项目,再由中方提供资金。中国进出口银行、中非发展基金和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已准备好为非洲项目提供资金。中国十亿级的企业也对非洲投资兴趣正浓。
  • 深化中非绿色低碳领域合作

    2016/09/13   今年,G20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就支持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具有开创性意义。刚刚闭幕的杭州峰会上,除了成员国南非,中国还邀请了多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与会,并作出了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改良能效、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承诺。中非将以G20峰会为新起点,深化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
  • 中非关系:理性平衡及前瞻发展视角

    2016/09/13 不久前,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曾任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和金融特使还有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在该学会网站上刊发了题为《还原中国对非投资的真相》(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on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的评论文章,用详尽的数字和图表澄清了有关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一些国际“误解”和“迷思”。
  • 承受苦痛 播种希望——中国经济去杠杆调查

    2016/07/20 加杠杆易,去杠杆难。然而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再难也要坚定推进。   去杠杆半年来,正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资金正从传统产能过剩领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经济群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和互动关系在悄然变化。   实体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受限正艰难转型,科技创新等“新经济”资金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