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 南美洲 > 乌拉圭 > 乌拉圭财经概况

乌拉圭: 乌拉圭财经概况

2015/08/11

 

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能源依赖进口。农牧业较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业为主。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1999年起,受阿根廷巴西等邻国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的冲击,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2003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内需扩大等因素拉动,经济恢复并保持较快增长。

穆希卡政府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性,重视宏观调控,严格控制财政支出;适度干预汇市,减缓本币升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倡导发展绿色能源、软件、通信等新兴产业;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优化债务结构,积极同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得益于政府经济政策得当、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旺盛等有利因素拉动,2010年乌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02.8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29美元。货币名称:乌拉圭比索(peso uruguayo)。汇率(2010年平均):1美元=20.03乌拉圭比索。

通货膨胀率:6.9%。失业率:5.4%。2009年乌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1627.89亿比索,同比增长11.13%,其中税收收入1448.80亿比索。财政总支出1785.43亿比索,同比增长14.68%,其中156.21亿比索用于投资,1629.22亿比索用于公共支出。2009年外债余额139.35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44.2%,其中公共债务1734.45亿比索,外债2277.22亿比索。2010年外汇储备77.44亿美元。2010年前三季度,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贸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3。历届政府均强调以外贸带动经济发展,采取鼓励出口及市场多元化政策。现政府除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经贸关系外,积极开拓北美和亚太市场。乌主要贸易伙伴为巴西阿根廷中国美国西班牙委内瑞拉俄罗斯。主要出口肉类、乳制品、皮革、粮食和羊毛,进口机电产品、汽车、轻工产品、原料和燃料。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72008 2009 2010出口额45.1659.42 53.86 67.33

进口额 56.2890.69 69.07 81.35

差额 -11.12-31.27 -15.21 -14.0

 

近年来,中乌双边贸易突飞猛进,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日趋多元。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输乌商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乌输华商品中大豆、纸浆等非传统商品增长迅速,已取代羊毛成为对华出口的主项。1988年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69亿美元,自2013年已上升至47.90亿美元,增长28倍多。目前中国已成为乌拉圭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乌羊毛、纸浆、大豆和肉类的最大购买国。自2012年起,乌由原先的贸易逆差国转为顺差国,其向我出口的主要商品为大豆、纸浆、牛肉、奶制品、羊毛等。我对乌出口仍以机电、轻工产品为主,其中汽车、通讯、家电产品呈现较好的市场前景。在服务贸易领域,双方在商业软件、医院管理软件和动物基因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初步合作。

  乌拉圭政局稳定,货币政策宽松,无外汇管制,故对外资有一定吸引力。乌广泛阵线政党自执政以来,一直呼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欢迎外国企业在铁路、港口、木材和乳制品加工、农牧业资源开发等领域进行投资,同时尝试国企私有化模式,即欢迎外企在诸如铁路、港口、油气勘探和开发等领域和乌拉圭国有企业合资成立新的企业,以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及能源开发领域吸引更多外资,改变落后的现有格局。在此背景下,中乌两国企业开始探讨在双边投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拟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目标,充分利用不同资源与市场,在两国经贸合作框架内,切实推进汽车制造、电信、金融等领域现有合作项目。目前,中国企业对乌拉圭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汽车装配业。自奇瑞公司于2005年投资进入乌拉圭市场后,2013年力帆与吉利汽车公司先后通过组装模式在乌实现本地化生产,并利用乌拉圭为平台,实现向南共市巴西、阿根廷两大目标市场的商业出口。截止2013年底,我在乌投资累计近2亿美元,国别排名在10位以下。如今后乌经济发展大势向好,我对乌投资不乏进一步增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