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 北美洲 > 美国 > 美国建筑市场概况

美国: 美国建筑市场概况

2012/08/07

更多

 

 

美国建筑市场概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美国一直都是全球工程承包商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2008年建筑业的GDP达到近2.1万亿美元。根据ENR的统计,2007年全球工程承包225在美国承包业务收入仅为369.1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11.9%,但是仅占到美国建筑业产值的1.8%,发展潜力巨大。225强中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美国仅获得了3.89亿美元的收入,仅占到225强在美收入的1.1%,以及美国建筑业产值的约万分之一。金融危机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美国建筑市场。

    一、美国建筑市场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二战以来,美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制高点的优势,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承包商。然而,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在短期内,除与生活密切相关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外,大部分建筑行业领域将持续低迷。


    1.金融危机前美国建筑市场保持持续发展
    21世纪年以来,在经济处于上升通道的拉动下,美国建筑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尽管受"911"恐怖袭击和亚洲地区SARS疫情影响,美国建筑业在2001年第4季度和2003年第2季度出现微幅下跌(环比分别下降0.9%和1.4%),美国建筑市场总体保持发展趋势。而且,从2003年第2季度开始,建筑行业的收入几乎呈线性增长。2006年1季度,美国建筑业的产值达到这一周期的波峰,6657亿美元,与2003年2季度的4720亿美元相比,增幅达41.0%,季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9%。


    2.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业发展造成巨大打击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爆发前,受市场预期和投资者撤离影响,美国建筑业市场已经预先开始下滑。按照产值计算,自2006年2季度开始,美国建筑业产值就呈现下滑。2007年2季度,美国建筑业产值为5647亿美元,已经比2006年1季度减少15.2%。而同期建筑业在美国国内经济的比重下滑更加明显,从5.7%下降到4.6%。与此同时,2007年美国建筑业的雇员数量也从上年的790万人减少到785.1万人,降幅为0.6%,明显比同期美全国产业雇员总量1.0%的增幅要差许多。
    2008年,美国建筑市场继续下降。2008年4季度,建筑业产值为510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7%,与2006年1季度的周期顶点相比则下降了23.3%,已经跌回2004年2季度的水平。


    3.美国建筑业未来发展仍不乐观
    尽管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了大型经济刺激计划,接管房利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Fa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房地美(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 Freddie Mac,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阻止现有房贷风险继续增加,减少呆坏账的积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2009年美国建筑业市场仍继续保持下降。1季度,建筑业产值为4924亿美元,同比又下降了6.6%。建筑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4.1%,比2001年1季度还要低1个百分点。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在今年5月的调查,工程承包商对美国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受访的752家企业中,86%认为建筑业仍将继续下降,13%认为将保持平稳,仅有约1%的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将触底反弹。


    4.传统领域受影响较大,生活必须和新兴产业较为乐观
    根据ENR的调查,各个行业的发展有较大不同。企业对目前商业写字楼的预期最为悲观,92.1%的受访者认为该细分市场将仍继续下降,而健康医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运输、能源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市场领域则相应要好得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当前市场会下降,而有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业领域将保持平稳发展。
    对未来1季度至半年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受访企业要乐观一些。除商业写字楼、物流仓库、娱乐设施、多单元住宅、零售和旅馆外,其他领域都有复苏。受访者中有半数左右认为美国的运输业、给排水和污水处理、发电、环境保护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将率先复苏。
    受访企业对未来1年至1年半美国各行业普遍不再悲观,大多数细分行业领域都将平稳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能源产业将步入上升周期。

    二、对中国企业在危机下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面对处于发展低谷的美国建筑市场,中国企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1.规划企业长期发展路径,制订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格局和实力对比,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尽管按照ENR排名,中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全球225强的数量逐年上升,但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跟着自身的感觉走,着力于短期的营销和业务拓展,缺少长期战略的指导。在机遇面前,中国承包企业要精心谋划,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发展路径。
    在发展路径选择上,除了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还应该了解并分析国际市场的情况。例如,商务部在2009年3月发布了《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首批),对13个国别的承包工程产业进行了分析和分类,为企业开展对外承包业务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2.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经营形式更为灵活
    美国市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建筑市场之一。尽管由于中国尚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企业参与美国政府采购的难度较大,但仍然存在不少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上,企业总是努力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成本。金融危机对建筑市场的各种消费者影响巨大。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美国加州的现金将于7月24日告罄,其他州也会先后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现金流更为紧张,不少企业破产。
    与之相比,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所受影响较小,可以探索进入美国市场的新渠道,形式上也应更为灵活。不仅限于直接接包,也可以更积极地探索承接分包、转包等形式,也可介入一些由于开放商资金不足而中途暂停的工程项目。


    3.适当考虑资本运作,利用领先企业现有资源
    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可以探索国际资本运作的新渠道。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仅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优势。与领先企业在技术、管理、研发上相去甚远。而这种差距在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尽管中国企业承包的海外工程业务额增长较快,利润率却普遍不高。而且由于技术缺乏、不适应国际规范和标准,企业在不少领域无法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
    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工程承包企业,特别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领域承包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破产。中国企业可以在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适时通过并购或参股等资本运作模式,获得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


    4.加大技术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根据ENR的调查,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和服务性领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复苏速度较快。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路桥、涵洞堤坝、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施工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然而,在这些新科技、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企业进入得还不够,技术能力还存在较大欠缺,巨大的蛋糕没有实力去参与分享。受技术水平所限,中国企业只能在传统领域相互竞争,更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以更低成本获得一些高端的工程技术,快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都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保障经济运行、满足人民日益提升需求的技术,在中国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更好结合,就可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未来占领技术制高点,从比拼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5.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增加品牌影响力
    在拓展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熟悉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既要避免在经营中惹上侵权的法律纠纷,又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在加快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要用好各类人力资源,奉行"拿来主义",把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在培养和锻炼企业派出人员的同时,也尽量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投标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当遵守当地的行为规范,尽快转变在一些制度不规范地区投标的理念。美国建筑工程市场规模较大,业主对工程质量相对要求较高,而并不把价格放在第一位。中国企业在承包工程时,应避免兄弟相争和恶性的价格战,应把好建筑的质量关,建设地标工程和样本工程,迅速提高企业自身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