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 南美洲 > 秘鲁 > 秘鲁地理概况

秘鲁: 秘鲁地理概况

2012/07/30

 

 

秘鲁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靠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I恼巴西南面智利,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国土面积128.5万平方公里,在拉美居第四位。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安第斯山纵贯南北,把秘鲁分为3个部分:西部的沿海部分、中部的安第斯山区、东部的亚马逊地区的林区。沿海地区面积占秘鲁领土面积的11%,居住着全国52.1%的人口,中部山区面积占秘鲁领土面积的29% ,居住着全国36.9%的人口;东部雨林地区占全国领土面积的60% ,但人口仅占11%。

秘鲁首都利马,位于秘鲁中部靠近太平洋一侧,人口821万。利马属西5时区,当地时间比格林尼泊时间晚5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年平均气温饱rc。终刷、雨,被称为"世界不雨城",冬季多雾,少见阳光。

秘鲁全国可依地形分为三个经济地理区,即:

西部沿海地区


气候极为干燥,大部分地区为沙漠。这是由于南美洲西部地形特点和沿岸附近有强大寒流的结果。地势高峻的安第斯山脉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使西部沿海地区受不到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的影响,整个地区常年降雨量很少,大部分地方年降雨量仅10-15毫米。北部比南部降雨量多些,如利马年降雨量不到40毫米。北部与厄瓜多尔接界处年降雨量稍多,达250毫米。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寒流使沿海地区气温也显著降低。该地区平均温度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地区相比相差好几度。

荒漠的地带,干燥的气候,以至不少地方无人居住,人口都集中在河谷地区。安第斯山脉西坡上的雨水汇合成52条河流,由于雨水不富,河流多短促、流急,其中只有10条流向太平洋,其余因蒸发和灌溉绿洲而失去水分。这些河流所形成的小河谷横贯于这块荒芜的狭长地带上,形成了52个绿洲。这些绿洲决定了城镇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中部山区

属安第斯山脉,地形结构复杂,地势起伏大。气候、雨量随地势高度和地形特点有热带、温带、寒带之分。北部高度较小,在3,000米左右处降水量多,往南随坡度升高,雨量递减。安第斯山脉西侧极其干燥,而东坡雨量丰富,覆盖着热带雨林。安第斯山脉大部分处于寒带和冰雪带。寒带最高温度不超过摄氏23度,最低为摄氏3-5度,年降雨量在1,800-2,000毫米。冰雪带气候较寒冷,4,500米以上地区很少有人居住。降水主要靠雪和冰雹。寒带和冰雪气候季节变化不大,而南部“普纳”地区温度升降激烈,昼夜之间相差摄氏15-20度。

中部地区人口较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和矿山工业中心。印第安人中数量最多的克丘亚人就居住在山区的普诺、库斯科、阿亚库乔、万卡维利卡等省。

东部林区

属热带雨林地区,潮湿、多雨。北部赤道气候占优势,雨量和温度和季节差异很小,南部与北部相比,冬季少雨,温度季节变化稍大。该区居民较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秘鲁的河流分属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此外还有一个内陆水系即的的喀喀湖流域。西科迪勒拉山脉是分水岭。上面讲到的位于沿海地区、发源于安第斯山脉西坡的52条河流即属太平洋水系,水量小、流程短。属大西洋水系的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坡,水量丰富,流程较长,这些河流在亚马孙低地与发源于赤道安第斯山的河流汇合,形成亚马孙河,流经巴西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流域的各河流又属亚马孙河水系。太平洋水系的河流对西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东部地区因流量大,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因气候湿热、雨林密布,尚未充分利用。

位置: 

面积比较: 

陆地界限:注: 

气候: 

秘鲁习惯上将一年分为4季,但只有夏季和每季比较分明。每季温和潮湿,平均气温为13-19"C;春、秋季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平均温度为20-25"C。

秘鲁的气候不是单一的热带,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使全国各地气候有较大的差异。西部活海地区属沙漠草原气候,气候温和、湿度大、降水量少。但其北部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中部安第斯山区地处高原,属热带山岳气候,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懂不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但其南部冬季寒冷。

地形: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当前环境问题: 

地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