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 北歐 > 爱沙尼亚 > 爱沙尼亚旅游业概况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旅游业概况

2015/03/11

 

 


爱沙尼亚简介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跟随独立。首都为塔林。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尽管爱沙尼亚总体资源贫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却品种丰富的资源。该国还拥有大量油页岩和石灰石以及覆盖47%领土的森林。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较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 爱沙尼亚人爱唱歌,特别是一群人一起唱是他们生活中最幸福的事。生活中酸,甜,苦都能轻易的通过歌唱来表达。他们单独K歌的能力也许不及国人,但群体K歌时的水平定会令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科技”是爱沙尼亚的代言人,他们利用自己发达的信息技术就可以轻意的足不出户的“宅”在家里,不过爱沙尼亚人并不“宅”,他们无比享受群体生活,所以无论和爱沙尼亚人一起工作或生活,相信都会感到惬意。 爱沙尼亚人的生活水平高于其它两个波罗地海国家,所以有时漫步于爱沙尼亚看到人们不紧不慢的样子,还以为自己身处芬兰呢。爱沙尼亚族从远古时代就居住在现今的爱沙尼亚境内。公元10—12世纪,爱沙尼亚东南部并入基辅罗斯,1030年智者雅罗斯拉夫在爱沙尼亚建立了尤里耶夫城(今塔尔图)。12—13世纪形成爱沙尼亚民族。爱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13世纪初期爱沙尼亚先后遭日耳曼骑士团和丹麦人侵占。 13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爱沙尼亚被德意志十字军征服,成为立窝尼亚的一部分。16世纪末,爱沙尼亚的领土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中叶,瑞典占领了整个爱沙尼亚。1700—1721年间,彼得大帝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进行了长期的“北方战争”,最后打败瑞典,迫使瑞典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割占爱沙尼亚,爱沙尼亚遂并入俄国。 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 1990年3月30日,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爱正式宣布独立。同年9月10日,爱加入欧安会,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2004年3月29日,爱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歌咏是爱沙尼亚文化中的标志性传统。每隔5年的7月在塔林歌咏场举办的歌咏节有超过2万6千人参与演唱。这个始于1869年并延续至今的传统节日是世界上最大的业余合唱活动之一,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塔林在2011年欧洲文化之都年的组成部分,青年歌咏节是展示爱沙尼亚独特的歌咏文化的重大活动之一。 童话故事是爱沙尼亚的另一珍贵文化宝藏。爱沙尼亚文化部部长Laine Jänes在上海世博会爱沙尼亚馆日上表示:“第一本爱沙尼亚书籍的中译本发行,是中爱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我们希望通过将历史悠久的爱沙尼亚童话故事翻译成中文,与中国人民分享我们的文化传统、历史和对未来的梦想,共创美好的明天。”爱沙尼亚位于东经21.5与28.1度、北纬57.3与59.5度之间,波罗的海东岸,海拔平均只有50米。自然资源匮乏,油页岩、石灰岩为主要矿产,森林遍布国土的47%。爱沙尼亚境内有1400个湖泊(大多数都较小,最大的为楚德湖,面积为3555平方公里),沼泽众多,海岸线长达3794公里,有许多海湾、海峡和岛屿。其中岛屿大约有1500个,最大的两个自立成省(即萨列省和希尤省);海拔一般不足100米,最高点海拔317米。 温带阔叶林气候;年降水量600-700毫米,较湿润。

爱沙尼亚历史

爱沙尼亚族从远古时代就居住在现今的爱沙尼亚境内。公元10―12世纪,爱沙尼亚东南部并入基辅罗斯,1030年智者雅罗斯拉夫在爱沙尼亚建立了尤里耶夫城(今塔尔图)。12―13世纪形成爱沙尼亚民族。爱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13世纪初期爱沙尼亚先后遭日耳曼骑士团和丹麦人侵占。13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爱沙尼亚被德意志十字军征服,成为立窝尼亚的一部分。16世纪末,爱沙尼亚的领土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中叶,瑞典占领了整个爱沙尼亚。1700―1721年间,彼得大帝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进行了长期的“北方战争”,最后打败瑞典,迫使瑞典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割占爱沙尼亚,爱沙尼亚遂并入俄国。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 1990年3月30日,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爱正式宣布独立。同年9月10日,爱加入欧安会,9月17日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29日,爱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歌咏是爱沙尼亚文化中的标志性传统。每隔5年的7月在塔林歌咏场举办的歌咏节有超过2万6千人参与演唱。这个始于1869年并延续至今的传统节日是世界上最大的业余合唱活动之一,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塔林在2011年欧洲文化之都年的组成部分,青年歌咏节是展示爱沙尼亚独特的歌咏文化的重大活动之一。童话故事是爱沙尼亚的另一珍贵文化宝藏。爱沙尼亚文化部部长LaineJänes在上海世博会爱沙尼亚馆日上表示:“第一本爱沙尼亚书籍的中译本发行,是中爱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我们希望通过将历史悠久的爱沙尼亚童话故事翻译成中文,与中国人民分享我们的文化传统、历史和对未来的梦想,共创美好的明天。”
爱沙尼亚节庆

新年:1月1日; 独立日:2月24日,为纪念1918年2月24日爱脱离沙俄统治而获得独立; 恢复独立日:8月20日,为纪念1991年8月20日爱恢复独立; 胜利日:6月23日,为纪念1919年爱抗击德国军队获胜; 圣约翰节:在6月23日晚上举行,是仲夏夜的异教徒庆典; 波罗的海国际民间艺术节(Baltika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多在7月中旬举行,长达一周,有波罗的海诸国的民族舞蹈和表演。 圣诞节:12月25日。

塔林老城 漫步在中世纪的时光中 Tallinn medieval Street

 欧洲的老城仿佛都长得差不多,如果你期望看见一个童话般的城市,塔林不会让你失望,虽然最初的感觉是这里有点像布拉格,或是去掉了小桥、流水和贡多拉的威尼斯。但塔林更古旧,保存完好的古城被中世纪的城墙环绕着,蜿蜒的鹅卵石小道和铁锈路灯、哥特式尖顶建筑和中世纪市场,如果不是时而看到的麦当劳招牌,一定会以为时空错乱到了13世纪。
塔林老城区塔林市政厅广场

  建于13至16世纪的塔林,有着多姿多彩的三角形房屋、半隐蔽的庭院、宏伟的教堂和迷宫式设计的中世纪小街,在今天,都成为了这个城市最大的旅游资本。古城区是整个塔林的精华所在,不大,步行就可以游览。花上不到2欧元,你就可以爬上45级台阶,然后到达城墙。


  圣奥拉夫教堂和塔楼建于很早以前,确切地说在1549至1625年。圣奥拉夫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它巨大的——159米的尖顶,对于波罗的海上的船只是极好的路标,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避雷针。现在略小的124米的尖塔仍然作为塔林老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的4月到10月,游客可以登上该塔的石顶,观赏壮观而炫目的老城全貌。

  事实上,二战期间,塔林曾饱受轰炸,在后来的40多年里,城市更是残旧不堪,大部分的当地人遗弃了老城搬迁了出去。后来,政府修复了塔林,联合国也将之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四周一条2.4公里长的城墙,目前保留下来约3/4。战时的圆碉堡,仍有18个巍然屹立,穿梭古城,总会不期而遇。其中最有趣的一个竟然叫“胖大妈玛格烈”,站在上面可以远眺迷人的波罗的海。

全球空气质量TOP3 到最纯净的地方“洗肺游”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全球空气质量排名,爱沙尼亚、毛里求斯及加拿大分列前三名。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几大因素包括机动交通工具运行、为炊事和取暖目的的木材燃烧、煤炭和生物燃料燃烧以及火力发电厂运转。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大多数得益于较低的人口密度、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就让我们嗅着新鲜空气,来场“洗肺游”吧!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首都为塔林。这里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第一的国家,森林覆盖率高达47%。境内湖泊、沼泽众多,有许多风景美丽、景色迷人的海湾、海峡和岛屿。爱沙尼亚被誉为四周都是海的美丽国度。因其全球独占鳌头的空气质量,这里也成为了关注健康的现代人首选的“森林洗肺游”圣地。

这里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得非常好,爱沙尼亚国土超过半数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由基本未经人类触及的生态系统主导, 森林、沼泽、湖泊、河流几百年来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涉。当地人生活在如此美好壮阔的大自然中,热爱和遵从大自然的习性时代相传,犹如其他国度对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热忱。

在爱沙尼亚,不论是首都,或者任何一个城市,与森林自然都近在咫尺。尤其是下班后,大街上到处是跑步,溜旱冰,骑自行车的人。每天都可以见到在天然湖泊中游泳嬉戏的人们,趁夏日最后一缕温暖溜走之前,尽情享受一下融入自然的快乐。

在爱沙尼亚的海边,不止一次遇到冲浪的玩儿家,有的是本地人,也有从附近国家如拉脱维亚,芬兰过来的,一般西方的夏季假期大约从7月开始延续到9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