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东南亚 > 柬埔寨 > 柬埔寨艺术 / 文化概况

柬埔寨: 柬埔寨艺术 / 文化概况

2015/02/19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 ,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首都金边。
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统一的王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1993年,随着柬国家权力机构相继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实现,柬埔寨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


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贫,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历史沿革编辑


柬埔寨建国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9世纪—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2] 1940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再次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国公布独立。
1954年7月,法国被迫同意撤军。1970年3月18日,朗诺在美国策动下发动政变,23日西哈努克亲王公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5月5日成立以宾努亲王为首相的柬埔寨国民族团结政府。1975年4月17日,全国解放。

在1975年至1979年间,红色高棉获得柬埔寨执政权。1976年1月颁布新宪法,改名为民主柬埔寨。1978年底越南出兵侵占柬埔寨。1979年12月,民柬决定终止宪法,改组政府。1982年7月9日,西哈努克亲王、宋双、乔森潘三派抵抗力量实现联合,组成民族柬埔寨联合政府。1990年9月,柬埔寨抵抗力量三方同金边方面的代表在雅加达会晤后公布组成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

习俗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以鱼虾为首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葱、姜等,还喜食生菜、生肉和脑鱼酱。
柬埔寨人的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式房屋,离地二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存放农具和停放车辆。首都金边的建设物具有多种风格,城中的寺庙全是古老的吴哥式建设,较为现代的住宅和办公楼则多是法国式的。

柬埔寨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进行。婚礼由村中最有声望的老者主持。
柬埔寨人注意礼节礼貌。最普通的礼节是合十礼,即双手合掌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国王、王室成员、僧侣还行下蹲或跪拜礼。社交场合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仍以行合十礼为宜。

佛教文化艺术包含文学、美术、音乐、建设等,首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综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内容

佛教文化艺术包含文学、美术、音乐、建设等,首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综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学

数千卷印度佛典,如《维摩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本身就是瑰丽的文学作品,向为文人所喜爱。《百喻经》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的譬喻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印度叙述佛陀前生的《本生经》(《本生谭》)是著名的传记文学。马鸣的《佛所行赞》是印度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其他如佛教典籍中的偈颂、赞、散文、故事、俗讲、变文、语录、传记、游记、文集等,均为优美的佛教文学作品。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的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汲取本国传统文学的艺术形式,日益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它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维摩经》、《百喻经》等,鼓舞了中国晋、唐小说的创作;俗讲、变文对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禅宗语录不仅为宋明理学家所仿效,也影响到后来的民间文学作品

3美术

包含佛教绘画、雕刻、塑像等。古印度阿育王时代所立石柱,柱顶有狮子、象、牛、马、宝轮等雕刻,庄严华美。当时还建有许多石塔,以藏佛舍利,外绕石栏,镌刻浮雕图案。在巴雅、贝德萨、巴尔胡特、桑奇等地,早期佛教的建设、雕刻达到很高的水准。犍陀罗佛教艺术汲取古希腊、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很有特色。埃罗拉阿旃陀石窟的艺术一直脍炙人口,是印度引为骄傲的“艺术之宫”。以上这些佛教艺术,对亚洲各国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佛教艺术,先是仿效印度,后来日益发展成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初期在丝绸之路上,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受印度佛教美术影响较多,但同一题材,其内容和表现方法已有所不同。梁代张僧繇的佛画,创立了“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佛画,创立了“曹家样”。曹画的人像,衣服紧贴全身而显露曲线,他所创造的风格,后人谓之“曹衣出水”。到了隋唐时代,佛教美术已经中国化。吴道子在长安、洛阳画了300多幅佛画,人物奋袂,衣裙飞舞飘动,富有运动感,后人称为“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等唐代壁画,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代表。在雕塑方面,北魏至隋唐,创造了规模巨大的石窟,以云冈、龙门的石刻为代表,具有鲜亮的民族风格;敦煌与麦积山的唐代彩塑,更具中国特色。宋元以后,佛寺盛行泥塑佛像,亦为中国佛教美术所特有。藏传佛教美术,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美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美术影响,独具风格。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还有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都带有西藏地方特色。青海塔尔寺以各色酥油制作的酥油花,更是一种特别佛教美术作品。

音乐

有梵呗、佛曲等形式。梵呗亦叫赞呗,是以短偈形式赞颂佛、菩萨之颂歌,起源于古印度。相传三国魏陈思王曹植曾作梵呗六契(章),即后世所传《鱼山梵》。梵呗首要用于讲经仪式、六时行道(后世形成为朝暮课诵)和道场忏法等,谓之“三启式”。隋唐前流行的梵呗有《如来呗》、《云何呗》等。近世禅林流行的梵呗尚有“四大祝延”、“八大赞”等,但已通称为唱念。佛曲,即将佛经配上乐谱进行讽咏。相传7世纪时,即有在今缅甸境内的骠国送给中国佛曲10种,并派来乐工32人。至唐代,佛曲已相当普遍。当时每唱佛曲,常配以笙笛。今只用点板,配以铛、铪等敲唱。在敦煌杂曲中还保留有一部分佛曲作品。佛教的古音乐对日本“雅乐”的韵律也有重要影响。

建筑

首要为佛教寺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诸国均有同类建设。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设。中国佛教建设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佛教建设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综合中国传统的形式建设的。中国的佛教石窟为数甚多,其中敦煌、云冈、龙门尤为著名。中国佛塔的建设,起源甚早,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钵状的圆坟形,上饰竿和伞,后发展成相轮(在塔顶竖一根金属刹,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刹身)。传入中国后,综合中国的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设。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二是中国式的,首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琉璃砖塔等。西藏的佛寺建设,与汉族地区略有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设群所有建设体现了藏族古建设艺术的鲜亮特色和汉藏文化综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设的典型。日本的东本愿寺,朝鲜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雄伟壮丽,是世界知名的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