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东南亚 > 新加坡 > 新加坡农业概况

新加坡: 新加坡农业概况

2015/02/17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为了振兴经济,着眼于国际市场、国际资金,制订全方位开发的经济战略,到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万美元,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名列世界前茅。认识到,尽管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主要是靠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政府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认识到,新加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规划、扶持主体产业、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努力将不断减少的农业土地资源与高科技相结合,给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有益的启迪:这就是即使经济高度发达,也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

良好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便利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由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682.7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416万,是一个以华人社会为主的国家。其地形起伏不大,多数地方海拔不到15米。本岛中部有花岗岩和其它火成岩构成的圆形的山岳、平缓的山脊和山谷。新加坡有数条小河,最大的是实时达河,约15公里长。如今,在房屋林立的河谷,河水已经不是在自然环境中流淌了。河堤用混凝土筑成,两岸树木成行。

新加坡属赤道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年温差小,雨量充沛。每年有两个明显不同的季风季:从12月至翌年3月为潮湿的东北季风季;从6月至9月为干燥的西南季风季。还有两个季风交替季,分别为4月至5月和10月至11月。在季风交替季,和风习习,风向不定,下午到傍晚时分下阵雨,而且常有雷阵雨。

独特的地理条件与良好的气候特征,成就了新加坡旺盛的动植物系统和优越的旅游资源,使得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不能自给,甚至连沙石、水、食品都需要进口的新加坡,找到了一条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高产值的都市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路子。

都市农业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那里土地与水资源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农村,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极低(不到1%),所需食品的90%均需从国外进口。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仅有807公顷,农场263个(有些小农场仅数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发展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努力提高食品自给率

新加坡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农业科技园计划的提出始于1980年代中期,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并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

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这些科技园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每个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每个小农场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这些新技术包括自动化、工厂化,通过集约选育达到遗传性状改良以及病业柱制、饲料的基本分析及选择和水处理再循环系统等。现在,新加坡资助创建的这些具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功能的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都市农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新加坡著名的热带花卉——胡姬花(兰花)、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观赏用的热带鱼等,年出口值达6000万-7000万美元;又如成春农场引进的意大利设备——自动化高科技环境控制鸡舍,由电脑操纵控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和产量,还能解决农场释放异味、鸡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可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该农场的鸡蛋供应量占本地鸡蛋市场的10%。

兴建科学技术公园,促进生产力发展

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目前,新加坡科学技术公园兴办十几年,已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及推广普及的中心,是世界十大科技公园之一。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适用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动物学家、微生物专家遗传专家、昆虫专家、农业专家和蚕桑学家在内的科技专业人员都参与了公园的组建和管理。目前,肯特岗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研究所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利用科学技术公园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1)发展无菌鸡蛋产业。计划在10年内使鸡蛋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80%,并提高该行业的科技含量。(2)发展水耕农业新技术。积极引进台湾的水耕法农业新技术。蔬菜水根栽培有两大好处:一是不用打农药,没有污染,可降低人患癌病的机率;二是经济效益高,每年可生产蔬菜10多季,每平方米畦板一年所生产的蔬莱可收75新元。(3)发展高科技水产场。目前新加坡使用浅水养殖法的樟宜鱼养殖研究处成立于1968年,每年生产鲜鱼3000吨。后耗资3000万新元在圣约翰岛的西南部新建一个水产养殖中心,内设有孵化室、室内养鱼池、营养与喂养料配制研究室、鱼儿健康研究室、海水环境测验室及一些辅助设施等。(4)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新加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花卉生产,如成怀宝花场将细胞移植法应用于胡姬花的生产,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剪枝胡姬出口国。(5)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如万年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采用空调调节温差,工厂化大批量生产香菇,常年供应市场。

建设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所以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在新加坡兴建的6个农业科技园,我们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所有这些,正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