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 西欧 > 德国 > 德国农业概况

德国: 德国农业概况

2012/07/06

更多

 

 

德国农业概况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概况

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不仅为德国农业生产,也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从播种到收获全部机械化,而且机械性能好,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农业生产。六是农民收入高。德国的农业发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hm2以下,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年人均收入6.3万马克。

德国成为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国家。德国政府严格实施《土地整治法》,明确了相关村镇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地保护了乡村自然风光,农村安静又整洁,湛蓝如洗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田野,悠闲自在的牛羊,令人赏心悦目。

二、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

德国各级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摆上更为广义、更为重要的位置,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措施来保护农业,发展农村。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1、政策扶持,财政补贴

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而德国又是欧盟模式中的典型。德国农业税收约占全部税收的1.7%,农业投资却占国家预算的%。欧盟德国各级政府依据不同作物的面积和牲畜的头数以及休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人均高达4.5万马克,占农民年均收入的71.4%,这还不包括直接的农业投入部分以及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德国农业养老金银行,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对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引进环保措施等投资提供补贴及贴息贷款。投资额1万~10万欧元的小型项目,提供偿还期10年、利率不超过5%的优惠贷款,最高补贴比例为%、不超过1.75万欧元。5万~125万欧元的大项目,可申请利率不超过5%、偿还期20年的优惠贷款,政府进行贴息。企业还可申请直接补贴,最高补贴比例10%、不超过3万欧元;对山区、低产区及受地理条件限制、种植面积较小的农业企业进行补偿,每公顷补贴额在25~180欧元之间,每个企业最多可领补贴16万欧元。雇用员工2人以上的,每多1个雇员可额外得到8000欧元补贴。三是给予农业企业全面的税收优惠。

农业企业、合作社可获得免交营业税、机动车辆税的待遇。为农业企业提供咨询、农机出租等服务的合作社免交法人税(25%),农业企业联合体自成立之日10年内,每年享受15339欧元的法人税免税额度。另外,农产品增值税税率为7%,远低于其他产品的16%。在能源税方面,农业企业用电量超过一定额度,可享受高达80%的减税优惠,如果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购电,可予以免税。年用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可减掉80%的矿物油税。

2、结构优化,产业多元

长期以来,德国坚持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早在多年前,德国制定了《农业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使原本规模很小、生命力不强的小农场转变为拥有10~20hm2或规模更大的“富有生命力的农场”。同时,制定实施《土地整治法》,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其结果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超过30hm2,农场数量则减少到不足50万个。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跃居欧盟第五位,粮食总产量跃居欧盟第二位。在制定、实施法律和法规的同时,德国政府还利用信贷、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整土地结构。政府规定,凡出售土地的农民可获得奖金或贷款,以帮助其转向非农产业;凡土地出租超过12年的,每公顷租地可获奖金500马克。这些措施促进了土地的自由流动,扩大了农场规模。

德国政府用于土地整治的拨款达42亿马克。二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处于粮食紧缺时期,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副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初始阶段,到德国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其种植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加工业指导种植业的市场经济运行阶段,走上了农业生产与加工业比例合理搭配,农牧结构合理搭配,自然条件下投入与产出的持续发展轨道。目前,农业结构总体态势是: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1%;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主,养牛业产值占畜牧业生产总值的%;养牛业以奶牛为主,养牛业收益中%来自牛奶。

从区域布局看,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从各农场经营看,90%以上农户饲养业和种植业多元并举,真正专一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农场很少,以减少风险投资。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农业生产的产品能否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能否使原始产品增值,加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