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南亚 > 印度 > 印度能源概况

印度: 印度能源概况

2012/06/25

更多

 

 

印度能源概况

中国的近邻,和中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同属世界人口大国,近年来也和中国一样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并因能源需求剧增而面临能源问题的巨大压力。为解能源短缺难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开展多渠道的国际能源合作,广泛推进“能源外交”等,收到一定的积极效果,有些值得我们借鉴。

经济快速增长,能源缺口巨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印度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增,能源供给压力日益加大,因本土能源资源存储和产量严重不足,对海外能源依存度也不断提高。目前,印度拥有10亿人口,日石油消费量约为220万桶,居世界第六,在亚洲是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35年前后,预计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与此相对应,再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因素,其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供给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印度虽属贫油国,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并没有太严重的缺油之感,因为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它的GDP总量才有300亿美元左右,且整个七、八十年代的年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原油生产大体上能够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近年来,印度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尽管石油工业较前也有长足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迅速改善的需要,目前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大国之一,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高达75%,且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专家估计,未来15—20年间,印度能源的自给率将下降到15%左右,到2020年,其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将上升到91.6%。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世界第四大能源进口需求国。那时,国际石油市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印度敏感的神经。为应对这一挑战,印度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能源供应安全,关注与能源供应相关的地缘因素变动,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征的“能源外交”,以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安全格局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为破能源难题,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印度采取了“管道为重点,进口多元化”为主的能源战略。当然,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东和海湾地区的石油对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湾地区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2/3和天然气储量的1/3,印度进口石油的65%来自那里——但这一地区一直处于“不平和”状态,存有很大的未知的变数,仅将目光盯在那儿,能源安全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因此,印度才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全球,以建设输油管道为重点,采取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战略:向北获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印度的能源安全信道,向东占领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市场,并进一步向外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追求能源供应的全球化。目前,除了印—缅、伊—巴—印两条天然气管道外,印度还密切关注着将里海石油运送出来的战略信道,积极争取参与埃及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输油管线项目,意图将里海石油通过这条管线运送过来。


为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印度明显加大了对产油国家的投入,努力拓展新的油气供应源。自2000年以来,其最大的企业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已投资几十亿美元用于海外勘探与开发,先后在俄罗斯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油气开采或勘探项目的股份,还打算在天然气和石油开发领域向俄罗斯投资250亿美元,包括竞购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收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股票等,目前已获得了萨哈林岛总投资近140亿美元的1号工程20%的参与权,仅此一项,每年便可望得到250万吨的石油供应。前不久,4家印度公司与加蓬签订了开发加蓬石油资源的合同,合同涉及位于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东南的恩乔莱市和兰巴雷内市之间3700多平方公里的石油区块,可望从中获得丰厚的石油供应回报。同时,印度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为日益增长的石油消费提供油源保证。

最近,有印度专家设想铺设一条从俄罗斯中国印度的油气管线。方案有三种,两种从西西伯利亚开始,分别为:西西伯利亚—秋明—鄂木斯克—塞梅伊—德鲁兹巴—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塔里木—印度,西西伯利亚—秋明—阿斯塔纳—卡拉干达—比什凯克—伊苏库尔—喀什—印度;另一条从东西伯利亚开始,即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玉门—敦煌—和田—印度。三种方案均需要以我国的乌鲁木齐或喀什作为枢纽,一旦建成,相信会同时为我国带来一定利益。


印度的核能起步比较早,上世纪50年代便着手研发核技术,2003年时便有14座核电站,以及8个重水工厂和一系列负责对铀矿、钍矿等核燃料探测、开采、提炼和废料进行处理的配套工厂与机构,核电装机容量为2700兆瓦,居亚洲第3位,核电设计和应用技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进入21世纪,印度进一步将发展核能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上了8座核电站,其中6座为重水反应堆核电站,2座为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据印度原子能部提供的资料,印度已经制定了一个长期核能发展计划,规划在目前核电总装机容量331万千瓦的基础上,到201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建成1100万千瓦,2020年建成2900万千瓦,2030年建成6300万千瓦,2040年建成13100万千瓦,2050年建成27500万千瓦。
另外,为了分散能源来源和保护环境,印度还积极推进石油消费向天然气消费的转换,计划在2020年使天然气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翻一番。

开展“能源外交”,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尽管印度针对日趋紧张的能源需求制定了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但这一战略的实施并非轻而易举。第一,俄罗斯虽是亚太地区主要能源供应国,印度也非常重视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但从俄罗斯印度输送油气,必须铺设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管道,若从中国过境,还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这从商业角度不划算,从技术角度也不容易。第二,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对印度来说是最佳选择,但这一地区动荡不安,特别是伊拉克国内局势的不定和伊朗核问题的再度升级,紧张局势何时结束还是未知数。第三,印度也门卡塔尔阿曼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主要产气国邻近,在外部供气方面享有比较有利的地缘条件,但不利因素是目前相互间尚未建立更有安全保障的跨国内陆输气管道。同时,向全球寻求石油供应,恐怕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事情。另外,就核能而言,由于印度至今尚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也不是核供应国集团的成员国,国际上对其核能技术引进和原料进口有严格的限制,这使得它在开展核能国际合作方面有相当高的“门槛”,利用核能缓解能源压力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


鉴于这些因素,印度日渐增长的能源需求,正在悄悄改变着它在全球的行事方式。它与美国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以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对影响其能源战略的海湾局势,特别是伊朗核问题的态度,也在作适时的调整——日益强调基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开展“能源外交”,既要主动参与国际能源竞争,又与其它大国和主要能源输出国之间深化合作,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海外能源供应。这使得它一方面急于制定一项确保从海湾地区、中亚及其它潜在能源供应地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中长期战略,尽早实现从伊朗、中亚至印度本土的油气管道铺设工程;另一方面不得不以务实合作态度协调好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及各主要能源国的关系,谋求与巴基斯坦关系正常化,进而实现地区层面的能源合作。可以说,凡是印度认为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者或者能源通道的国家,不论这些国家过去与它关系如何,不论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名声好坏,都尽全力与之发展关系;哪里有油田,哪里有天然气,哪里就有印度的公司在招标,哪里就有印度人的笑脸。

在核能方面,印度的外交活动也非常活跃。单就2006年第一季度来看,先是2月19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印度,法印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宣言》,同意“共同和平开发核能源”;接着是3月初美国总统布什访印,带去了一份“大礼”,表示要与印度签署民用核合作协议;然后是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接踵至印,表示愿意考虑向印度出售铀燃料;最近俄罗斯更是直接抛出早已准备妥当的大合同,要向印度提供60吨浓缩铀。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积极姿态,使印度核能利用的天地大大拓宽。

印度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在国际能源领域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在这方面,尽管中国目前占有一定优势,但印度决不会自甘落后,越来越巨大的能源压力必然促使它全力作为,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过,两国间的竞争还没有达到“对着干”的地步,也没有出现朝向恶性的趋势,更多地表现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至少从近期看,有望保持这种健康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新闻报道:

印度计划建设亚洲首个潮汐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