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 亚洲财经概况

亚洲: 亚洲财经概况

2012/08/03

更多

 

 

亚洲财经概况

        

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源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

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亚洲各国中占重要地位。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柚木、胡椒、黄麻、椰干、茶叶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80%--90%以上,原油、鱼、大豆 、棉花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30%--40%,锡精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左右,钨精矿、花生、芝麻 、烟草、油菜籽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5%,木棉 、蚕丝、椰枣等的产量和牲畜总头数也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先进,手工业正在发展。中国东半部、日本、韩国、爪哇岛、斯里兰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发达。 东南沿海海上运输发达。广大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以畜力为主。

在全世界地区中,亚洲每个国家之内及彼此之间的财富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亚洲的巨大空间,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历史连结及政府组织上有着宽广的差距。就国民生产毛额(GNP)名义上来说,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及日本。

以国民生产毛额及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论,中国位居世界第2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及印度紧接在后,世界第三及第四,亚洲第二、第三。然而柬埔寨却是最穷的经济体之一,这展现了亚洲各国财富的巨大差距。

亚洲前景展望

        全球经济增长似乎终于开始复苏。如果果真如此,这对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亚洲来说绝对是好消息。全球经济增长越快,市场对亚洲出口商品的需求就越大。反过来,亚洲制造业工人收入就越高,本地消费需求也越强劲。不过,谨慎一点儿总没错。多年来屡受坏消息打击的亚洲政策制定者们现在处处都小心翼翼。在乐观主义者都承认经济仅会温和复苏的情况下,为确保本国经济能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亚洲政府和中央银行人士将努力阻止本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升值。


  经济学家(通常都是悲观派)对前景却很看好。给他们最大鼓舞的就是美国经济第二季度的增长。4至6月美国GDP出人意料地较上年同期强劲增长了2.4%,使得经济学家匆忙地上调预期。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在4%左右。似乎40年以来的最低利率水平和布什大规模的减税举措终于唤醒了美国经济的魔力。更令观察家乐观的现象是,美国第二季度商业投资增长了6.9%。对美国公司支出计划的调查显示,如果商业投资继续增加,美国对亚洲制造的科技产品的需求将增加。

某些亚洲制造商已经开始尝到甜头。如计算机内存(DRAM)价格过去两月飙升了三分之一,较去年10月增长一倍。

美国的消费需求也很强劲。7月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6%。摩根大通公司驻香港的亚太区经济和政策研究主管贝尔切认为,联邦政府新一轮的减税举措让消费者的钱包鼓了起来,所以未来几月美国的消费需求可能还将进一步增长。

好消息还不仅仅出现在美国,日本也呈现出少见的经济活力。第二季度日本GDP折合成年率增长2.3%;尽管算不上繁荣信号,但比1至4月1.3%的增长率要高得多,也是经济学家预期值的3倍。

甚至是在经济表现欠佳的欧元区——位居三大经济体中的德国和意大利经济都在衰退,也有好消息传出。根据贸易加权方法计算,过去18个月欧元兑美元上涨了 15%,有力地增强了欧洲对亚洲出口商品的购买能力。欧元走强伤害了欧洲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亚洲出口商的欧洲竞争对手深受其害,欧洲公司因而加速了在亚洲的外包活动。

中国仍担当亚洲地区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引擎。2003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SARS也没能阻止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200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8.2%。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的消费热潮,中国新富蜂拥向手机、空调和其它消费品。7月份中国零售额增长10%,恢复到 SARS爆发前1月份时的水平。亚洲地区其它国家出口商当然很乐于见到这种现象。

但是,所有这些正面迹象并不能确切表明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美国公司利润增加主要是因为削减成本和海外公司收入受美元贬值影响而膨胀,某些分析师因此怀疑美国商业投资是否能持续。经济学家同样担心美国消费的持久性。尽管短期利率已经触底,但美国家庭的还贷金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更糟糕的是,最近长期利率从两个月前的3.1%上升到4.5%,遏制了业主按揭再融资的欲望。

荷兰银行驻香港的亚洲首席策略师Eddie Wong认为,美国消费趋势对亚洲影响很大,来自按揭再融资的资金已经占美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5%。他警告称,只要10年期债券收益率维持在此水平上,按揭再融资也将在3至6个月内枯竭,更不用说收益率继续上扬了。这显然将对消费产生实质性影响。

无论是美国商业衰退还是美国消费支出减少,都将重创亚洲出口,某些经济学家担心亚洲出口增长已经达到顶峰。ING Financial Markets驻香港的首席经济学家康登指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贸易继三月份增长19%之后又回落到9%。他担心亚洲出口增长也将沿袭同样轨迹。有些人与他的观点相同。高盛香港亚太区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Sun-Bae Kim也认为,同上年相比,出口增长率很高,但如果与上个月或上个季度比较而言,出口增长实际上是在减慢。

也许所有这些风险最终都不会成为现实,但亚洲政策制定者不愿意冒险。当然,汉城、台北和新加坡当局对美国或中国大陆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无能为力,但他们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证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价格竞争力。

维持具有竞争力的汇率水平对亚洲来讲并不少见。一直以来,亚洲国家经济要人都通过压低汇率来确保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在重要的美国和中国市场。保持本国货币的低汇率还有其它好处。政府让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来阻止本国货币走高。这使政府建立起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政府一直热衷的事情。同时,它也使政府能够给国内经济注入足够资金,因为央行每买进1美元,它就必须卖出同等数量的本国货币,卖出的本国货币进入国内银行系统。

亚洲大多数国家而言,通过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而注入的资金是对抗通货紧缩的有效武器。它还有助于培养国内的消费习惯,因为现金充足的银行面向个人提供新形式的信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旦全球经济难以复苏,亚洲出口商品市场需求将会枯竭,亚洲国家回过头来必须依赖本国消费需求才能拉动经济增长,直至全球贸易恢复增长。

政府的干预有时是公开操作,但更多的时候是暗中进行。如果有人怀疑亚洲政府是否真的有意压低本国货币价值,他们只要看一看亚洲国家央行外汇储备比例就能够得到答案。仅5月份一个月,亚洲国家央行外汇储备价值增加了750亿美元,总计1.6万亿美元,比英国的GDP还高。
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如果有的话),从日本到印度等亚洲国家货币干预的风险很低。货币干预通过为国内经济注入资金、支持通货再膨胀、拉动内需等手段支撑了本国的出口业。没错,草率借贷可能会损害当地金融机构,但其风险可以通过更好的信贷控制来弥补。如果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在目前的低利率条件下,央行可以通过在国内货币市场借款,以较低的代价吸纳多余的流动资金。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所以不管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政治家和实业家怎样抨击亚洲货币贬值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亚洲国家也不在乎。亚洲政府暂时还将继续进行货币干预,因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是他们经济政策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