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 > 中东经济概况

中东: 中东经济概况

2012/08/03

更多

 

 

中东经济概况

2010年中东地区经济呈现初步复苏迹象。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前几个月,经济已逐步回暖,发展中国家经济尤为明显。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得到控制,人们对经济复苏充满希望。这些良好的外在条件有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国际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的转型改变了人们关注点(也许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人们开始重视那些高收入国家、石油输出发展中国家、以及多元化经济体。2008至2010年,地区政府政策将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政策拟定了国内经济收入增长纲要(取决于财政空间和通货膨胀净空),明确了纲要在2010至2012年间的修改或废除办法。

在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中,每个地区经济增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因此各个地区经济复苏的方式也大相径庭。然而这都取决于一系列初始条件以及传输渠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石油价格、国际收支、贸易影响、汇款、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动性。然而在2010年的前几个月,石油出口国以及多元化产品出口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

碳氢化合物收入增加。2009年末全球经济衰退呈现复苏迹象,市场预期: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量最终将回升至历史高点,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大幅削减原油产量、限制全球石油供给量、以及为石油设定价格下限,因此有声音呼吁应上涨石油价格。这些在2009年末至2010年前几个月内,有助于增加该地区高收入、中等收入、乃至低收入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2010年1月,总收入增加率为25%,年度总收入达到6050亿美元,与2009年的5300亿美元相比,增长幅度明显,这表明了经济乐观的发展前景。

2009-2010年间,原油生产量减少,目的是为了减少全球大量的原油库存。对于高收入石油输出国来说,该举动无疑严重影响了其经济发展,使得原油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滑。大量购买原油,增加库存量主要是为了抵御无油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原油产量与2009年中期水平相比下滑了8%-9%,今年共减少了7.8%。从2009年中期开始,原油生产量减少态势放缓,2010年1月产量仅比2009年1月低2%。由于原油生产管理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完全遵守欧佩克的石油配额),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猛,石油价格涨势良好,从2009年春季的50美元/桶涨到2010年初的70美元/桶。

世界石油出口量在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后,于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向乐观的方向发展。中国石油需求量很大(1.3万桶/天或同比增长17%)。全球原油供给充足,欧佩克石油储备能力在经历了近期的下滑之后回升至6.5万桶/天,几乎达到了2002年水平。该年原油价格为25美元/桶。

对于那些多元化经济体而言,商品出口初步呈现复苏迹象,相比之下工业生产发展势头更为良好。这些经济体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助于支持和推行货币政策。该政策主要用于帮助地区金融系统免遭经济危机的影响。尽管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局面,该地区主要汇款、旅游产业、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量的减少仍然维持在中等水平。可是如果考虑到原料产地的经济状况,我们不禁怀疑上述水平最终会下降到何种程度。对于多元化石油出口国来说,经济危机已于2010年春季末来临。

严峻的经济形势并不遥远:2010年4月至6月欧洲地区发生的事件主要是因为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无力偿还本国主权债券,以及之后欧盟(EU)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欧洲区制定的保持经济稳定政策,抑制了中东和北非地区一些重要新兴经济的发展。石油价格从2010年5月第一周的85美元/桶,迅速跌至本月第三周的70美元/桶,不禁引发了对全球石油需求量减少的担忧。欧洲经济发展前景同样惨淡。南部欧元区的高负债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不得不开始实施财政紧缩方案。该方案有利于近期的经济活动。2010---2011年间,欧元对美元迅速贬值,挫伤了商业以及消费者信心,给欧洲商品需求和中东以及北非地区的商品出口量造成了负面影响。截至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经济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例如:欧洲地区、欧洲及其周边发展中地区,尤其是欧洲和中亚、中东和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欧元的贬值受到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的共同影响。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相比,购买力更强。因为石油进口国以美元为计价单位,而大量的进口、资本财货(如:机器等)、以及消费商品却使用欧元进行贸易。另一方面,欧元的贬值对于那些拥有多元化经济的国家而言,影响并不大。因为该国商品进口以及国家开支主要是以欧元作为计价单位的。

在经济危机中,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打击比中东地区严重。在这场经济危机与全球经济衰退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与世界金融市场紧密结合的发展中地区,以及那些贸易往来频繁的国家,而中东地区所遭受的负面影响并不大。2009年,中东地区经济增长仅下滑了一个百分点(发展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由2008年的4.2%下降至2009年的3.2%),而欧洲及中亚地区却下滑了9.5个百分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下滑6.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总计下滑4个百分点。

就其他地区而言,高收入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造成该局面的原因包括:贸易萎缩、石油价格暴跌、以及本国银行开支过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无力偿还主权债务问题首次引起国际关注。石油出口国的股票市场在经济危机刚一爆发时便开始下跌,上升几率异常渺茫。该现象表明:影响该地区市场经济恢复的不确定因素将一直存在。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呈现下降态势,从原来的5.3%一路跌至0.2%,原因是石油收入以及石油生产的减少。这使得许多地区对其经济发展降低了信心,从而确定了经济疲软的局面。目前,石油出口大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骤降至现在的10%,同时财政盈余也降低了20个百分点。

汇款,尤其是该地区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是融资以及投资的渠道,它们的减少使发展中地区失去了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9年,发展中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在经历连续两年的强劲增长后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增长仅仅为1.5%)。同年,家庭消费量缓慢增长,且2010年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基于纵向比较)。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失业率增高、政府支持减少、信心下降、以及输出劳务汇款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贸易表现反映了碳氢化合物出口和商品出口量的减少,预计该状况在2010年将有所恢复。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2009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转变为财政赤字,赤字总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与2007年接近10%的峰值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由于石油收入的提高,预计2010年该地区贸易盈余将缓慢增长,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4%。2009年,以扩大内需为目的的公共消费量呈现了11%的增长趋势,使财政收支平衡由2008年的盈余向赤字转变(2008年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6%,2009年赤字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预计在2012年财政赤字还将持续。

中低收入的石油出口国收入减半。出口额从2008年的2120亿美元减少至2009年的1250亿美元,下跌幅度达到40%。相应的,2009年伊朗、叙利亚和也门碳氢化合物收入整体下滑了50%。收入大规模的减少使该地区国际项目经常项目盈余从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下降到3%。一些国家的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建设工程高度依赖石油出口收入。例如:伊朗利用石油出口收入为本国的消费支出进行补贴;也门则利用该收入支持本国大量液化天然气(LNG)的出口。

因此,石油出口收入的减少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近乎是毁灭性的。庆幸的是该地区无油国(阿尔及利亚)的强劲经济活动减轻了经济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这些国家的公共消费量具有周期性,但是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形式下,阿尔及利亚和伊朗都在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样,那些高收入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刚刚呈现增长态势,主要由于2010年初石油价格上涨至80美元/桶,以及2010年2月阿尔及利亚碳氢化合物生产表现出积极增长势头。

近几个月来,伊拉克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该国财政状况大幅恶化,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2%。2007-2008年国家财政拥有少量盈余,然而在此之后石油价格突然锐减,导致国家收入减少。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也因为石油降价,从2008年的9.5%下滑至2009年4.6%。2010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项新的两年期“备用方案”,以及世界银行的“财政可持续性发展政策贷款”获得批准。

欧洲许多多元化经济体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埃及、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经济也受到了欧洲主要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的直接影响。相对而言,美国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在2009年商品出口也出现了大幅下滑。2010年早期,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工业产量因出口量的减少而减少。虽然这些出口大国因贸易状况持续改善暂时摆脱了无力购买原油的问题,但是它们同样也间接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影响,包括:经济危机导致的欧洲以及石油出口大国汇款量的减少、石油出口大国外商直接投资额(FDI)的减少,以及游客数量的减少等。

这些多元化经济体应鼓励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内需。但是这些财政政策却会破坏黎巴嫩、约旦、埃及等国的财政平衡。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并不雄厚,并且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财政政策将桎梏该国的经济发展。

在这些石油出口大国中,埃及商品出口在2008年夏季增长了超过100个百分点(这是石油出口国不断增加造成的)。在此之后,该国商品出口增长率下滑至30%。从宏观上看,欧洲商品进口量的减少给多元化出口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08年夏季出口增长率尚为70%,在经济复苏前的08年末期已下降为0。 很多国家的生产均同时受到了出口减少及国内需求降低的直接影响,和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

尽管该地区经济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是工业生产增长却在2008年早期至2009年春季之间发生很大改变,从原来的10%一路跌至零点。近期该地区出现了早期经济复苏迹象,2010年1月商品出口增长了18%。埃及复苏迹象更为明显,1、2月份的出口增长分别为45%和23%。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需要注意的是产量提高未必是受到新的经济刺激,为满足国内外需求,生产有可能用的是库存原料。

2008年,中东和北非(MENA)的发展中国家输出劳务汇款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8亿美元,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埃及是接收汇款最多的国家,总额达到84亿美元。这些汇黎巴嫩最为重要,占该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2009年,欧盟地区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那些高收入石油出口国,输出劳务汇款减少了6%,降至318亿美元(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8%)。

由于欧洲经济持续的不确定性,预计该形势在2010年也不会有明显好转。中东地区多元化经济体中的消费开支和私人投资所受到衰退的牵连最大。

2008年,该地区旅游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总量达到3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其中,埃及旅游业收入最高,达到110亿美元。约旦该产业收入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的14.4%。

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当地许多“乘数效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以及世界旅游和旅行委员会的一份分析表明:2008年该地区旅游业形势大好,但是随后却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全球到达游客数量增长2%,然而该年下半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如同2007年游客数量下滑了1.5%。2008年,抵达中东地区的国际游客数量增长达到最高值,为5500万人(增长率为18%)。

2009至2010年初,旅游业形势恶化,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国际游客数量将下降4%。2009年中东地区旅游业收入预计减少30亿美元,下降幅度为8.5%。埃及和约旦是受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去年,欧洲地区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游客数量减少,导致旅游业收入相应下滑。然而中东本国游客数量出现上升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收入减少问题。尽管如此,由于2010年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国际游客,尤其是欧洲游客数量仍会进一步减少。

经济的负增长使外商直接投资转向了发展中地区,预计2009年投资额将大幅减少32%,降至192亿美元。近期,欧洲以及高收入石油出口国的发展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2010年将持续下降。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对该地区影响深远。去年,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刺激,私人投资投资市场蓬勃发展。然而在2009和2010年间,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而出现衰退迹象。此外,2010年财政状况恶化,作为一种外部融资渠道,外商直接投资更容易被忽视。

不论是以美元的方式还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计算,中东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流入量较小(不包括外商直接投资)。2009年经济的发展反应了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下降趋势。净负债值有所好转,为32亿美元,包括27亿美元的官方债券和5亿美元的私人债券。除去2008年35亿美元的资本流出量,该年短期资本净流量为44亿美元。